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減少是自然現象,但肌肉減少症卻是不同於正常老化的健康警訊。不只是肌肉量減少,它更包含肌力下降和體能下降,對健康有負面影響。預防肌肉減少症關鍵在於營養補充和規律運動,透過適當的蛋白質攝取和運動訓練,可以有效預防肌力流失。早期發現肌肉減少症並積極介入治療,則能減緩其進程,維持健康和活力,享受高品質的晚年生活。
肌肉減少症:你不可忽視的健康警訊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是自然現象,但肌肉減少症卻是不可輕忽的健康警訊。它不僅僅是肌肉量減少,更包含肌力減退和體能下降,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與正常老化有所區別。肌肉減少症的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50歲以上的人士更需提高警覺。當肌肉量減少,肌力下降,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例如爬樓梯、提重物等,更會增加跌倒風險,影響生活品質。此外,肌肉減少症還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因此,及早認識肌肉減少症,並採取預防措施,對於維持健康和活力至關重要。
肌肉萎縮的類型:了解不同原因
肌肉萎縮,顧名思義,是指肌肉組織逐漸減少、萎縮的現象。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並會影響身體的活動能力和生活品質。肌肉萎縮的原因眾多,可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 神經性肌萎縮: 這種情況是因神經系統疾病或損傷導致肌肉萎縮。神經系統負責傳遞控制肌肉活動的信號,當神經系統出現問題時,肌肉便無法正常接收指令,導致萎縮。常見的神經性肌萎縮原因包括:
- 脊髓疾病: 脊髓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傳遞大腦的指令到四肢。脊髓疾病,如脊髓灰質炎、脊髓損傷等,都會影響神經傳遞,導致肌肉萎縮。
- 周邊神經病變: 周邊神經負責將訊息傳遞到肌肉。周邊神經病變,如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卡肩症候群等,也會導致肌肉萎縮。
- 運動神經元疾病: 這種疾病會攻擊控制肌肉運動的神經元,導致肌肉逐漸萎縮、無力。
- 肌原性肌萎縮: 這種情況是因肌肉本身的疾病或損傷導致肌肉萎縮。肌肉組織本身的病變會影響肌肉的生長和修復,導致肌肉逐漸萎縮。常見的肌原性肌萎縮原因包括:
- 肌肉營養不良症: 這種遺傳性疾病會導致肌肉逐漸弱化和萎縮。
- 肌炎: 肌肉發炎也會導致肌肉萎縮。
- 肌肉損傷: 肌肉受傷後,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也可能導致肌肉萎縮。
- 中樞性肌萎縮: 這種情況是因大腦或腦幹的疾病或損傷導致肌肉萎縮。大腦負責控制肌肉的運動,當大腦出現問題時,肌肉便無法正常接收指令,導致萎縮。常見的中樞性肌萎縮原因包括:
- 腦中風: 腦中風會損傷大腦控制肌肉運動的區域,導致肌肉萎縮。
- 腦瘤: 腦瘤壓迫大腦控制肌肉運動的區域,也會導致肌肉萎縮。
- 廢用性肌萎縮: 這種情況是因長期不運動導致肌肉萎縮。當肌肉長期缺乏使用時,肌肉組織會逐漸分解,導致肌肉萎縮。常見的廢用性肌萎縮原因包括:
- 長期臥床: 臥床休息或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肌肉缺乏運動,引起萎縮。
- 骨折或手術後: 受傷或手術後,肢體需要固定,也會導致肌肉萎縮。
- 失重: 長期處於失重狀態,如太空人,也會導致肌肉萎縮。
- 手臂: 舉起雙臂,觀察手臂是否出現明顯的肌肉萎縮,或手臂力量明顯減弱,例如無法輕鬆舉起水瓶或背包。
- 大腿: 嘗試站立起來,觀察大腿肌肉是否變得細瘦,或站立時容易失去平衡,需要扶著東西才能站穩。
- 小腿: 嘗試踮起腳尖,觀察小腿肌肉是否變得無力,或踮腳尖時容易失去平衡,需要扶著東西才能保持平衡。
- 容易跌倒: 即使是在平地上行走,也容易失去平衡而跌倒,或跌倒後不易站起來。
- 爬樓梯困難: 爬樓梯時感到吃力,需要停下來休息,或需要扶著扶手才能爬上樓梯。
- 走動緩慢: 走路速度變慢,或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原本的步行距離。
- 體力下降: 容易感到疲倦,做家事或運動時容易感到吃力,體力明顯下降。
- 肌肉無力: 日常活動中,例如穿衣、洗澡、拿取物品等,都感到力不從心,肌肉無力。
除了上述常見的肌肉萎縮類型外,其他如中毒、感染、外傷、年老等因素也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因此,了解肌肉萎縮的原因,才能針對不同的病因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如何減緩肌少症?
想要減緩肌少症,運動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韓德生醫師解釋,從學理上來看,不同的運動類型對肌肉的影響也不同。例如,重複性高的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訓練,可以促進紅肌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提升耐力。而加強無氧運動的「阻抗力」訓練,例如重訓、深蹲等,則可以促進白肌的生長,提升爆發力,有效對抗肌肉流失。
然而,韓德生醫師也強調,實務上運動並不會只針對單一種肌肉纖維進行訓練,而是採用「統合訓練」的概念,將伸展、有氧、阻力、平衡等多種運動元素整合在一起。這樣不僅能避免單一訓練造成運動傷害,更能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舉例來說,在進行阻力訓練時,可以加入伸展運動,提升肌肉的柔軟度和靈活性,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同時,也可以搭配有氧運動,提高心肺功能,讓肌肉更有效率地利用氧氣,提升整體運動表現。
此外,韓德生醫師也提倡美國運動醫學會發起的「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理念,將規律的體能活動融入慢性病治療和健康照護中。透過專業的運動醫學專家評估個人體能狀況、健康狀況和目標,制定適合的「運動處方」,例如運動種類、強度、頻率、時間等,讓民眾能夠安全有效地進行運動,達到預防和治療肌少症的目的。
運動類型 | 主要影響 | 訓練目標 | 優點 |
---|---|---|---|
有氧運動 (如快走、慢跑、游泳) | 促進紅肌生長 | 增強心肺功能、提升耐力 | 有效提升心肺功能,促進紅肌生長 |
阻抗力訓練 (如重訓、深蹲) | 促進白肌生長 | 提升爆發力、有效對抗肌肉流失 | 有效提升肌肉力量和爆發力,對抗肌肉流失 |
統合訓練 (結合伸展、有氧、阻力、平衡等元素) | 多方面改善肌肉功能 | 提升整體運動表現、降低運動傷害風險 | 避免單一訓練造成的傷害,提升整體運動表現 |
運動處方 (由專業運動醫學專家制定) | 個人化運動計畫 | 安全有效地進行運動 | 根據個人狀況和目標制定運動計畫,安全有效地達到目標 |
如何預防肌肉萎縮?
怎麼預防肌肉萎縮呢?除了運動之外,營養攝取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隨著老化,蛋白質的合成速率較年輕的成年人來得慢,而蛋白質合成速率的降低會造成肌肉質量的流失。 此外,不當的營養攝取,也可能造成肌肉減少症的因素之一。 有些老年人的卡路里與蛋白質攝取不足,難以維持肌肉的質量。 且老年人較少感到饑餓,吃的較少或是飲食較為單調,餐與餐之間較少吃零食,也較快感到飽足感;80歲的老人與20歲的年輕人相較之下,其每日所攝取的平均能量可減少超過30%以上,所以在飲食量上,許多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取量都未達到每日建議攝取量。
蛋白質攝取不足與肌肉質量的流失有高度的相關,而逐漸發展成肌肉減少症或肌肉萎縮。 因此,老年人應注意蛋白質的攝取量,並選擇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維持肌肉的健康。 鮭魚、菠菜、堅果、蛋等食物都含有許多蛋白質,可以幫助老年人補充蛋白質,預防肌肉萎縮。 此外,建議老年人可以將蛋白質食物分散在一天的每一餐中,例如早餐可以吃雞蛋,午餐可以吃魚肉,晚餐可以吃豆製品,這樣可以確保老年人每天都能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
除了蛋白質之外,老年人也要注意其他營養素的攝取,例如維生素D、鈣質等,這些營養素對於骨骼健康和肌肉功能都有重要的影響。 此外,老年人也要注意水分的攝取,避免脫水,因為脫水會影響肌肉的功能。
總之,營養攝取對於預防肌肉萎縮非常重要。 老年人應注意蛋白質的攝取量,並選擇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維持肌肉的健康。 此外,也要注意其他營養素的攝取,例如維生素D、鈣質等,以及水分的攝取,避免脫水。
肌少症會好嗎? 你有肌少症嗎? 復健醫師:看3個部位、5個症狀就知道
隨著年齡增長,身上的肌肉也跟著流失,嚴重時會形成肌少症。 不過肌少症不再是銀髮族的專利,年輕族群因為飲食習慣不佳、缺乏運動,造成肌少症提早報到。 許多人會問:「肌少症會好嗎?」、「我有肌少症嗎?」。其實,肌少症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以下提供幾個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幫助您了解自身是否具有肌少症風險:
1. 觀察3個部位:
2. 注意5個症狀:
如果您發現自己符合以上3個部位的肌肉萎縮或5個症狀,建議您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進行更詳細的檢查,以確認是否患有肌少症。 早期發現肌少症,就能及早進行預防和治療,避免肌肉流失加劇,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肌肉減少症結論
肌肉減少症是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肌力和體能下降的健康問題,它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更會增加跌倒風險,影響生活品質。雖然肌肉減少症的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但透過營養補充和規律運動,可以有效預防肌肉流失。早期發現肌肉減少症並積極介入治療,則能減緩其進程,維持健康和活力,享受高品質的晚年生活。
本篇文章提供您了解肌肉減少症的風險和預防方法,並提供了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如果您懷疑自己可能患有肌肉減少症,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進行更詳細的檢查和評估。 透過預防和治療,您可以積極應對肌肉減少症,維持健康的身體,享受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肌肉減少症 常見問題快速FAQ
什麼是肌肉減少症?
肌肉減少症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會導致肌肉量和肌力下降,進而影響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增加跌倒風險,甚至提高慢性疾病風險。簡單來說,它不僅僅是肌肉量減少,更包含肌力減退和體能下降,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如何預防肌肉減少症?
預防肌肉減少症,關鍵在於營養補充和規律運動。建議您增加蛋白質攝取量,選擇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並透過阻抗運動訓練,例如重訓、深蹲等,強化肌肉力量。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適量飲水,也能有效預防肌肉減少症。
我該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肌肉減少症?
您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自我評估來了解自身的風險:觀察手臂、大腿和小腿是否出現肌肉萎縮或力量下降;注意是否容易跌倒、爬樓梯困難、走動緩慢、體力下降或肌肉無力。若您發現自己符合以上症狀,建議您盡快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進行更詳細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