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擔心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或是家人出現容易跌倒、體力下降等狀況?這些可能是「肌肉少症」的警訊!肌肉少症指的是肌肉質量和力量下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並可能導致骨折、慢性疾病等健康風險。除了年長者,現代人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也可能提早出現肌肉少症。想要自我檢測嗎?觀察手臂、大腿、小腿等部位肌肉是否萎縮,以及是否出現容易跌倒、爬樓梯喘不過氣等5種常見症狀,就能初步判斷是否需要就醫檢查。
可以參考 臥床病人洗澡完整攻略:安全舒適的沐浴秘訣
你有肌少症嗎?復健醫師:看3個部位、5個症狀就知道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肌肉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現象。然而,當肌肉流失的速度過快,達到影響日常生活功能的程度,就可能罹患「肌少症」。肌少症不再是銀髮族的專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飲食習慣不佳、缺乏運動,導致肌少症提早報到。肌少症的危害不容小覷,它不僅會造成體力下降、行動不便,更會增加跌倒、骨折、慢性疾病甚至死亡的風險。
您是否擔心自己或家人有肌少症的風險?其實,肌少症並非無跡可尋,透過觀察自身或家人的身體狀況,就能初步判斷是否患有肌少症。以下將介紹3個部位、5個症狀,幫助您進行自我檢測,及早發現肌少症的警訊。
3個部位:
手臂: 觀察手臂肌肉的飽滿度,是否出現明顯的肌肉萎縮,例如上臂外側的三角肌、上臂後側的三頭肌,以及前臂的肱橈肌等。
大腿: 觀察大腿肌肉的厚度,是否出現明顯的肌肉萎縮,例如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以及大腿後側的股二頭肌等。
小腿: 觀察小腿肌肉的輪廓,是否出現明顯的肌肉萎縮,例如小腿肚的腓腸肌等。
5個症狀:
體力下降: 容易感到疲倦、無力,爬樓梯或提重物時感到吃力。
容易跌倒: 平衡感變差,走路容易跌倒,或在光滑的地板行走時容易滑倒。
行走困難: 步行速度變慢,或需要扶著東西才能行走。
生活品質下降: 因為體力下降,導致生活品質下降,例如無法進行喜愛的運動、外出活動受限等。
肌肉力量減弱: 握力下降,無法輕鬆握緊拳頭,或無法拿起重物。
如果您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以上3個部位、5個症狀中的部分或全部,建議您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進行更詳細的檢查,以便及早診斷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肌少症的危害:不只是體力下降
肌少症不僅僅是體力下降,它更會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影響生活品質。 肌肉量的減少 會導致代謝降低,更容易肥胖,進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此外,肌肉力量下降也會影響平衡和協調能力,增加跌倒的風險,造成骨折等嚴重後果。 肌少症更會影響日常生活,例如:
- 爬樓梯氣喘吁吁,容易感到疲倦。
- 提重物感到吃力,日常生活活動受到限制。
- 行走速度減慢,行動不便。
- 容易跌倒,影響生活安全。
- 容易骨折,復原時間較長。
肌少症的危害不容小覷,它不僅影響身體健康,更會影響生活品質和獨立自主的能力。 因此,及早預防和改善肌少症,對於維持健康、延緩老化至關重要。
如何自我檢測肌少症?
肌少症的發生並非一蹴可幾,早期發現可以及早介入,減緩肌肉流失的速度。以下幾個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可以幫助您初步了解自身肌肉狀況:
- 爬樓梯測試: 嘗試連續爬上三層樓梯,如果感到吃力、喘不過氣,或是需要扶著欄杆才能爬上去,可能代表您的腿部肌肉力量不足。
- 起身測試: 從椅子上站起來,如果需要用手撐著才能站起來,或是需要多次嘗試才能站穩,可能代表您的腿部肌肉力量不足。
- 步行速度測試: 測量您在平地上以正常速度行走400公尺所需的時間,如果超過90秒,可能代表您的肌力及體能下降。
除了上述測試,您也可以觀察自身是否有以下症狀:
- 容易跌倒: 肌肉力量不足,容易失去平衡,導致跌倒。
- 體力下降: 容易感到疲倦,做家事或爬樓梯時感到吃力。
- 活動受限: 因為體力下降,無法像以前一樣自由活動,例如無法提重物、無法長時間站立等。
- 容易骨折: 肌肉力量不足,骨骼更容易受到傷害,容易發生骨折。
- 生活品質下降: 因為體力下降,生活品質下降,無法參與社交活動或旅行。
如果您發現自己有上述症狀,建議您諮詢專業的醫療人員,進行更詳細的評估和檢查,以確認是否患有肌少症。早期發現肌少症,可以及早進行預防和治療,減緩肌肉流失的速度,維持健康的生活品質。
測試項目 | 說明 | 可能代表 |
---|---|---|
爬樓梯測試 | 嘗試連續爬上三層樓梯,如果感到吃力、喘不過氣,或是需要扶著欄杆才能爬上去。 | 腿部肌肉力量不足。 |
起身測試 | 從椅子上站起來,如果需要用手撐著才能站起來,或是需要多次嘗試才能站穩。 | 腿部肌肉力量不足。 |
步行速度測試 | 測量您在平地上以正常速度行走400公尺所需的時間,如果超過90秒。 | 肌力及體能下降。 |
其他觀察指標: | ||
容易跌倒 | 肌肉力量不足,容易失去平衡。 | 肌肉力量不足。 |
體力下降 | 容易感到疲倦,做家事或爬樓梯時感到吃力。 | 肌肉力量不足。 |
活動受限 | 因為體力下降,無法像以前一樣自由活動,例如無法提重物、無法長時間站立等。 | 肌肉力量不足。 |
容易骨折 | 肌肉力量不足,骨骼更容易受到傷害。 | 肌肉力量不足。 |
生活品質下降 | 因為體力下降,生活品質下降,無法參與社交活動或旅行。 | 肌肉力量不足。 |
肌少症3分鐘檢測法,輕鬆掌握身體狀況
除了觀察自身是否有上述5種症狀外,您也可以透過簡單的肌少症3分鐘檢測法,快速了解自己的肌肉狀況。這個檢測方法不需要任何器材,在家就能輕鬆完成。以下步驟:
1. 站立姿勢,雙腳併攏,雙手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
2. 雙腳保持不動,盡力將身體向前彎曲,以手掌觸碰地面。
3. 測量從手指尖到地面的距離。
如果您的手指尖距離地面超過10公分,可能代表您的肌肉力量不足,需要多加注意。
除了上述檢測方法,您也可以透過以下指標,評估自己的肌少症風險:
握力: 使用握力計測量握力,男性低於26公斤,女性低於16公斤,可能代表肌肉力量不足。
步行速度: 測量行走4公尺的時間,男性超過9秒,女性超過10秒,可能代表肌耐力不足。
身體組成: 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儀,了解身體的肌肉量、脂肪量、骨質密度等指標,評估肌肉量是否不足。
如果您發現自己有肌少症的風險,建議您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進行更詳細的評估和諮詢,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例如:規律運動、均衡飲食、補充營養品等,來改善肌肉狀況,預防肌少症。
阻抗訓練,逆轉肌少症的關鍵
郭家驊醫師強調,要逆轉肌少症,阻抗訓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許多人以為年紀大了,就應該做一些低強度的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等等。但這些有氧運動雖然能提升心肺功能,卻無法有效增加肌肉量,無法真正改善肌少症的問題。
「很多人覺得老了就做這種高強度運動,其實年齡真的不是問題,假設以50歲為分水嶺來看,做低體能的運動,30年後的死亡率比高體能的運動高出20%,20年後也高出了將近10%左右。 」郭家驊醫師指出,肌肉纖維周圍的血管細胞會隨著年齡老化,導致養分無法有效輸送至肌肉組織,身體系統無法正常運作,最終將導致死亡。而阻抗訓練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這個肌纖維切片是25歲的年輕人喔!」郭家驊醫師展示著一張顯微鏡下的肌纖維切片,並說明:「阻抗訓練可以有效清除老化的血管細胞,促進新的血管生長,讓養分能順利輸送至肌肉組織,幫助肌肉生長,提升身體機能。」
阻抗訓練的原理是透過負重或阻力,讓肌肉產生張力,進而刺激肌肉生長。常見的阻抗訓練方式包括舉重、伏地挺身、深蹲等等。這些訓練方式不僅能增加肌肉量,還能提升骨骼密度、改善平衡感、降低跌倒風險,對老年人來說,更是維持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運動方式。
肌肉少症結論
肌肉少症並非不可逆轉,透過積極的預防和改善措施,可以減緩肌肉流失的速度,維持健康的生活品質。除了定期進行阻抗訓練、均衡飲食、補充營養品等方法外,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也對預防肌肉少症至關重要。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了解肌肉少症的危害、診斷方法、治療方案以及預防措施,鼓勵您積極採取行動,維護自身健康,擁有更強壯、更有活力的生活!
肌肉少症 常見問題快速FAQ
肌肉少症跟年紀大有什麼關係?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肌肉流失是自然現象。然而,當肌肉流失速度過快,導致肌肉量和力量不足,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就可能罹患肌少症。年長者更容易受到肌少症的影響,因為他們體內荷爾蒙分泌減少,代謝率降低,肌肉修復能力減弱。但肌少症並非銀髮族的專利,現代人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也可能提早出現肌肉少症。
我該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肌少症?
除了觀察3個部位肌肉是否有萎縮,以及是否有5個常見症狀外,您可以透過簡單的肌少症3分鐘檢測法快速了解肌肉狀況。這個檢測方法不需要任何器材,在家就能輕鬆完成。另外,您也可以透過握力測試、步行速度測試和身體組成分析來評估肌少症風險。如果您發現自己有肌少症的風險,建議您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進行更詳細的評估和諮詢。
肌肉少症能治療嗎?
肌少症是可治療的!透過適當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可以減緩肌肉流失速度,改善肌肉功能。治療方法包括:運動療法(阻抗訓練)、營養療法(均衡飲食、補充營養品)、藥物治療等。除了治療,積極預防也很重要,例如:維持健康體重、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等,都能有效降低罹患肌少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