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者定義完整指南:8級評估,申請長照必學!

想知道家人或自己是否符合「失能者定義」,進而申請長照服務嗎?根據「長期照顧服務法」,失能者是指因身體或心智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導致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才能維持者。 換句話說,失能者指的是在生活起居、行動、飲食等方面,需要他人協助才能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的人。 本文將深入探討失能者定義,並帶您了解失能等級評估流程、常見失能類型,以及如何申請長照服務,幫助您更有效地利用長照資源,提升失能者生活品質。

可以參考 感謝媽媽,用實際行動表達愛與感謝

什麼是失能者?

在台灣,隨著人口老化與慢性疾病的增加,失能人口比例也逐漸攀升,長照服務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然而,許多人對於「失能者」的定義以及如何申請長照服務仍感到困惑。因此,本文將深入淺出地解說失能者定義、失能等級評估流程,以及如何申請長照服務,幫助您更了解長照服務制度,並有效利用長照資源,提升失能者生活品質。

根據「長期照顧服務法」的定義,失能者是指「身體或心智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致其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者」。簡單來說,就是指因為生理或心智上的功能障礙,導致日常生活起居需要他人協助才能維持的人。例如,行動不便需要他人協助才能上下床、洗澡、穿衣等,或是認知功能下降,需要他人協助才能處理日常事務、社交互動等。

失能程度的評估是依據失能者在日常生活活動(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上的表現來進行。ADL指的是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包含吃飯、穿衣、洗澡、如廁、移位、床上活動等。而IADL則指的是日常生活所需的較高層次功能,包含購物、烹飪、家事、使用電話、管理財務、交通工具使用等。根據失能者在ADL和IADL上的表現,將會被評估為1級到8級的失能等級,等級越高代表失能程度越重。

了解失能者的定義與失能等級評估,對於家屬、照顧者、醫護人員等都至關重要。家屬可以藉此了解家人是否符合失能者定義,以及如何申請長照服務。照顧者則可以掌握失能者定義與失能等級評估的知識,以提供更適切的照顧。而醫護人員則需要熟悉失能者定義與失能等級評估,以協助患者申請長照服務。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失能等級評估的流程、常見的失能類型,以及如何申請長照服務,讓您對長照服務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台灣失能者現況:逐漸增加的照護需求

台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帶來的重大挑戰,失能人口比例逐年攀升。根據衛福部統計,2019年底全台有超過63萬名失能者,其中約有40萬名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這個數字代表著台灣社會中,有越來越多人需要長期照護服務。隨著人口老化和社會變遷,未來失能者的需求將更加多元和龐大。

失能人口的增加,反映出台灣社會面臨的照護需求壓力。失能者需要專業的醫療照護、生活輔助、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協助,才能維持生活品質。然而,現有的照護資源和人力卻不足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照護需求。

失能者照護的需求不僅僅是醫療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失能者及其家庭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共同支持,才能獲得妥善的照護。政府推出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長照2.0),正是為了因應這個趨勢,提供更完善的照護服務。

長照2.0的目標是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務體系,提供失能者及其家庭多元連續的照護服務,包括:

  • 支持家庭照護:協助失能者及其家屬減輕照護負擔,例如提供喘息服務、居家服務等。
  • 居家照護:提供失能者在居家環境接受專業的照護服務,例如居家醫療、居家復健、居家護理等。
  • 社區照護:提供失能者在社區環境接受多元的照護服務,例如日間照顧、社區復健、社區喘息等。
  • 住宿式照護:提供失能者在機構環境接受專業的照護服務,例如護理之家、長期照護機構等。

長照2.0的推行,希望能減輕失能者及其家屬的照護負擔,提升失能者的生活品質,並促進社會共融。然而,要真正解決失能者照護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個更完善的照護體系,讓失能者都能獲得妥善的照護服務。

失能者定義完整指南:8級評估,申請長照必學!

失能者定義.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失能等級如何評估?

想知道自己或家人的失能程度,以及如何申請長照服務嗎?別擔心,我們將帶您一步步了解失能等級評估的流程,讓您清楚掌握申請長照服務的關鍵步驟。

失能等級是指根據失能者在日常生活活動(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上的表現,分成8個等級,從1級到8級,數字越大表示失能程度越高。 ADL 包括吃飯、穿衣、洗澡、如廁、移位、床上活動等,而 IADL 則包含準備餐點、購物、家事、使用電話、管理金錢、交通工具使用等。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長期照顧的需求,您可以先用 ADL 和 IADL 的量表自我評估一下失能程度,這可以幫助您初步了解自己的狀況。 然而,為了更精確地評估失能等級,建議您撥打 1966 長照服務專線,或親自洽詢當地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失能等級的評估。

專業評估人員會根據您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並依據評估結果判定您的失能等級。 評估過程通常包含面談、觀察和測試,以了解您在日常生活活動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上的能力。 評估結果會影響您能獲得的長照服務種類和補助金額,因此建議您積極配合評估,以確保能獲得最適合的長照服務。

別擔心,評估過程並不會很複雜,評估人員會以親切和專業的態度協助您完成評估。 只要您積極配合,就能順利完成評估,並獲得您需要的長照服務。

失能等級評估
失能等級 說明
1級 完全失能,無法進行任何日常生活活動(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
2級 嚴重失能,需要他人協助完成大部分的日常生活活動(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
3級 中度失能,需要他人協助完成部分的日常生活活動(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
4級 輕度失能,需要他人協助完成少部分的日常生活活動(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
5級 輕度失能,需要他人協助完成部分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
6級 輕度失能,需要他人協助完成少部分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
7級 輕度失能,需要他人協助完成少部分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
8級 無失能,不需要他人協助,可獨立完成所有日常生活活動(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

失能等級的評估標準:從日常生活到心智功能

了解了失能者的定義後,接下來我們要談談如何評估失能等級。根據《長期照顧服務法》,失能等級的評估主要依據三個面向:日常生活活動(ADL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s)以及心智功能障礙。這三個面向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評估體系,讓專業人員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失能者的功能狀況,並依此制定最適合的照護方案。

日常生活活動(ADLs)是指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能力,包含進食、穿衣、洗澡、上廁所、移位、如廁等。例如,如果一個人無法自行進食,需要他人協助才能完成進食,就可能被評估為失能。而失能程度則會根據其依賴程度而有所不同,例如完全無法進食需要他人全權協助,或是一些動作需要他人協助,但可以部分自行完成。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s)則是指維持獨立生活所需的能力,包含購物、理財、烹飪、使用電話、交通工具等。例如,如果一個人無法自行購物,需要他人協助才能購買生活用品,就可能被評估為失能。同樣地,失能程度也會根據其依賴程度而有所不同,例如完全無法購物需要他人全權協助,或是一些步驟需要他人協助,但可以部分自行完成。

心智功能障礙是指認知能力、情緒控制、行為表現等方面出現問題,例如失智症、精神疾病等。評估心智功能障礙時,會觀察失能者的認知能力、情緒穩定度、行為表現等,以了解其心智功能障礙的程度。例如,如果一個人出現記憶力衰退、判斷力下降、情緒不穩定等狀況,就可能被評估為失能。

值得注意的是,失能等級的評估並非單純以某一項指標來決定,而是綜合考量日常生活活動、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以及心智功能障礙等多個面向,才能準確評估失能者的功能狀況。此外,評估過程中也會考慮失能者的個人特質、生活環境、社會資源等因素,以制定更符合實際需求的照護方案。

失能等級表怎麼看?

想要了解失能等級表,首先要明白它有分舊制與新制。舊制失能等級表是指民國95年10月1日之前所制定,給付依據有6個等級,細分成28個項目,又稱6級28項。而之後的失能等級表屬於新制等級表,給付已有11個等級,細分成80個項目,又稱11級80項。由於舊制與新制級別、項目不同,失能程度及理賠依據也會不太一樣。

如何看懂失能等級表呢?失能等級表詳載理賠依據,是將全身分為9大部位,項目分別是1神經、2眼、3耳、4鼻、5口、6胸腹部臟器、7軀幹、8上肢、9下肢,每個部位都有「障害」或「缺損」的狀態區分。例如,在「神經」部位下,會有「腦神經障害」、「脊髓障害」、「周邊神經障害」等項目,每個項目又會根據不同的失能程度,細分成不同的等級,例如「腦神經障害」可能會有「輕度」、「中度」、「重度」等等級。每個等級都對應著不同的給付比例,例如「輕度」的給付比例可能為10%、「中度」的給付比例可能為30%、「重度」的給付比例可能為60%。

以「上肢」部位為例,失能等級表會列出「上肢缺損」、「上肢機能障礙」等項目。在「上肢缺損」項目下,又會根據缺損的部位和程度,細分成「手指缺損」、「手掌缺損」、「前臂缺損」、「上臂缺損」等,每個項目都對應著不同的失能等級和給付比例。例如,「手指缺損」可能會有「輕度」、「中度」、「重度」等等級,而「手掌缺損」可能只有「重度」等級。每個等級都對應著不同的給付比例,例如「手指缺損」的「輕度」等級可能為10%、「中度」等級可能為30%、「重度」等級可能為60%;而「手掌缺損」的「重度」等級可能為80%。

因此,在閱讀失能等級表時,需要先確認是舊制還是新制,再根據自身情況,對照失能等級表中的項目,找到與您情況相符的失能程度、失能等級和給付比例,作為申請理賠的依據。

可以參考 失能者定義

失能者定義結論

本文詳細探討了「失能者定義」的相關知識,包括失能者定義、失能等級評估流程、失能等級表、常見失能類型,以及申請長照服務的相關資訊。希望透過這些資訊,能幫助您更了解「失能者定義」及其相關知識,在面對失能問題時,能更有效地尋求協助,獲得適切的照護服務,提升生活品質。

了解「失能者定義」的意義,不僅是幫助失能者及其家屬獲得更妥善的照護,更能促進社會大眾對失能者的理解和包容,建立友善的長期照護環境。我們相信,透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失能者能獲得更完善的照護,生活品質也能得到提升。

失能者定義 常見問題快速FAQ

我需要符合哪些條件才能被認定為失能者?

根據「長期照顧服務法」的定義,失能者是指「身體或心智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致其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者」。 也就是說,如果你因為身體或心智功能的障礙,導致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才能維持,例如行動不便需要他人協助才能上下床、洗澡、穿衣等,或是認知功能下降,需要他人協助才能處理日常事務、社交互動等,你可能符合失能者的定義。

失能等級評估會包含哪些項目?

失能等級評估主要依據三個面向:日常生活活動(ADL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s)以及心智功能障礙。 ADLs 包括吃飯、穿衣、洗澡、如廁、移位、床上活動等,而 IADLs 則包含準備餐點、購物、家事、使用電話、管理金錢、交通工具使用等。 心智功能障礙則是指認知能力、情緒控制、行為表現等方面出現問題,例如失智症、精神疾病等。

如何申請失能等級評估?

你可以撥打 1966 長照服務專線,或親自洽詢當地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失能等級評估。 專業評估人員會根據你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並依據評估結果判定你的失能等級。 評估過程通常包含面談、觀察和測試,以了解你在日常生活活動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上的能力。

個人頭像照片

By Malisa

我是 Malisa,我的專業領域是老年人照護及長期健康管理。希望通過這個網站,為所有需要長期照護的家庭提供最實用且專業的資訊和資源。無論你是照護者、親人,還是正在尋求更好生活品質的老年人,我都致力於為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指導。聯繫我 [email protecte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