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外籍勞工逃跑,雇主該怎麼辦?依法,雇主必須在3天內通報勞動部、移民署及當地警察機關,才能避免罰則。這不僅是雇主應盡的責任,也是確保外籍勞工安全的必要措施。了解外勞逃跑通報的流程,並積極採取行動,不僅能避免法律責任,更能有效管理外籍勞工,降低風險。
外勞逃跑該怎麼辦?雇主必須做到這件事,才不會受罰!
聘僱外籍勞工是許多企業的必要選擇,但外籍勞工逃跑事件卻是雇主們最擔心的問題之一。一旦外籍勞工逃跑,不僅會造成人力短缺,更可能面臨嚴重的法律責任和罰款。因此,了解外勞逃跑通報的流程和相關法律規定,對於雇主來說至關重要。根據就業服務法第56條規定,雇主在發現外籍勞工連續曠職三日失去聯繫或聘僱關係終止時,必須於3日內以書面通知當地主管機關、入出國管理機關及警察機關。這項通報義務是雇主必須遵守的法律規定,若未依法通報,將會面臨罰則。
除了通報義務外,雇主還需注意相關的法律責任。例如,如果雇主未盡到管理義務,導致外籍勞工逃跑,也可能被認定有疏失,而面臨罰款或其他法律責任。因此,雇主必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掌握外籍勞工的動態,並與外籍勞工建立良好的雇傭關係,才能有效預防外籍勞工逃跑事件的發生。
外勞逃跑通報看似繁瑣,但卻是雇主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步驟。掌握相關法律規定,並積極採取預防措施,才能避免因外勞逃跑事件而面臨罰則和損失。下一段將詳細說明外勞逃跑通報的流程,以及雇主在通報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幫助您有效應對外勞逃跑事件,保障自身權益。
二、逃逸通報流程:
了解通報時效後,接下來就必須掌握正確的通報流程,才能避免因程序錯誤而導致法律責任。以下將詳細說明外籍勞工逃逸通報的步驟,讓您清楚掌握每個環節:
1. 準備通報文件:
首先,您需要準備好以下文件,以利於您進行通報:
- 外籍勞工基本資料:包含姓名、國籍、護照號碼、出生日期、性別等。
- 雇用契約:包含雇用期間、工作內容、薪資待遇等資訊。
- 外籍勞工聯絡資訊:包含電話號碼、地址等。
- 外籍勞工離職原因:如外籍勞工有留下任何訊息,請盡可能記錄下來。
- 相關證明文件:例如外籍勞工的住宿證明、工作證等。
2. 通報管道:
您可以透過以下管道進行通報,建議您同時使用多種管道,以確保通報訊息能順利傳達:
- 書面通知:您可以將通報文件以書面形式寄送至勞動部、移民署、警察機關等相關單位。
- 傳真:您也可以透過傳真方式將通報文件傳送至相關單位。
- 電子郵件:部分單位也提供電子郵件通報服務,您可以參考各單位的官方網站。
- 線上通報系統:勞動部提供線上通報系統,您可以透過系統進行通報,方便快速。
3. 通報內容:
通報內容需包含以下資訊,以利相關單位掌握情況,展開尋找工作:
- 雇主基本資料:包含公司名稱、地址、聯絡電話等。
- 外籍勞工基本資料:包含姓名、國籍、護照號碼、出生日期、性別等。
- 雇用契約資訊:包含雇用期間、工作內容、薪資待遇等。
- 外籍勞工失聯時間:包含外籍勞工最後一次上班時間、失聯時間等。
- 外籍勞工失聯原因:如外籍勞工有留下任何訊息,請盡可能記錄下來。
- 其他相關資訊:例如外籍勞工的住宿證明、工作證等。
通報時,務必確保內容完整、清楚,避免因資訊不足而延誤尋找工作。
通報流程與時限
了解通報流程和時限是雇主避免罰則上身的關鍵。依據就業服務法第56條規定,當受聘僱之外國人有連續曠職三日失去聯繫或聘僱關係終止之情事時,雇主應於3日內以書面通知當地主管機關、入出國管理機關及警察機關。此通報時限為3日,也就是說,雇主在發現外國人連續曠職三日失去聯繫或聘僱關係終止後,必須在3日內完成通報。
然而,若受聘僱之外國人僅有曠職失去聯繫之情事,雇主可以書面通知入出國管理機關及警察機關執行查察,並不需要通知當地主管機關。這點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僅有曠職失去聯繫的情況,並不需要在3日內通報當地主管機關,但雇主仍需在合理時間內通知入出國管理機關及警察機關。
此外,依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第45條規定,對聘僱之外國人有本法第56條規定之情事者,除依規定通知當地主管機關、入出國管理機關及警察機關外,並副知中央主管機關。也就是說,雇主在完成上述通報後,還需要將相關資訊副知中央主管機關。
以下整理出常見情況下的通報時限和方式:
- 連續曠職三日失去聯繫:雇主應於3日內以書面通知當地主管機關、入出國管理機關及警察機關,並副知中央主管機關。
- 聘僱關係終止:雇主應於3日內以書面通知當地主管機關、入出國管理機關及警察機關,並副知中央主管機關。
- 僅有曠職失去聯繫:雇主可以書面通知入出國管理機關及警察機關執行查察,並不需要通知當地主管機關。
雇主應妥善保存所有通報文件,以備日後查核。建議雇主在通報時,應詳細記錄通報日期、通報內容、通報對象、通報方式等資訊,並留存通報文件副本。
情況 | 通報對象 | 通報時限 | 其他說明 |
---|---|---|---|
連續曠職三日失去聯繫 | 當地主管機關、入出國管理機關、警察機關、中央主管機關 | 3日內 | 以書面通知,並副知中央主管機關 |
聘僱關係終止 | 當地主管機關、入出國管理機關、警察機關、中央主管機關 | 3日內 | 以書面通知,並副知中央主管機關 |
僅有曠職失去聯繫 | 入出國管理機關、警察機關 | 合理時間內 | 以書面通知,無需通知當地主管機關 |
逃逸通報:掌握時程,避免違法
逃逸通報的時程對於雇主來說至關重要,錯過時程可能會面臨罰則。根據勞動部規定,外籍勞工逃逸通報分為兩種情況:未滿3日和已達3日。
(1) 未滿3日:如外籍勞工有曠職失去聯繫之情形,雇主得以書面通知入出國管理機關 (即移民署專勤隊)及警察機關 (即警察局外事科)協助尋找。這段時間內,雇主應積極尋找外籍勞工,並保留相關證據,例如通話紀錄、簡訊內容、監視器畫面等,以證明雇主已盡到尋找責任。
(2) 已達3日:如外籍勞工連續曠職且失去聯繫達3日,雇主應於3日內以書面通知當地主管機關 (即本局)、入出國管理機關 (即移民署專勤隊)及警察機關 (即警察局外事科),並提供外籍勞工的個人資料、工作證號碼、聯絡方式等資訊。雇主應於通報後積極配合相關單位調查,並提供必要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雇主應在通報時程內完成相關程序,否則將面臨罰款。例如,未滿3日未通報者,將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已達3日未通報者,將處新台幣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因此,雇主應妥善保存外籍勞工的相關資料,並掌握逃逸通報的時程,避免因疏忽而觸犯法律。
失聯移工問題的嚴重性
失聯移工(俗稱逃逸外勞或外勞逃跑)在台灣雇主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截至2023年6月底,相關單位統計,在台灣的失聯移工達82822人,對比2020年的5.2萬人,2021年的5.5萬人,顯然近兩年人數暴增,相較外勞總數72.8萬,比例已超過10%!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代表著台灣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失聯移工問題不僅影響雇主,也對台灣社會造成多方面的負面影響。
首先,失聯移工的增加會造成勞動市場的失衡。失聯移工通常會以低於法定薪資的價格接下工作,導致本地勞工的競爭力下降,也可能造成產業結構的扭曲。其次,失聯移工的增加也可能帶來社會治安的隱憂。由於失聯移工缺乏合法身份,他們在社會中處於弱勢地位,更容易受到剝削和壓迫,也更容易被不法份子利用,從事違法行為。此外,失聯移工的增加也會對台灣的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失聯移工的逃逸行為會導致雇主面臨罰款和法律責任,也會造成勞動力短缺,影響產業的生產力。更重要的是,失聯移工問題也反映出台灣社會對於外籍勞工的歧視和排斥,不利於建立一個多元包容的社會環境。
因此,解決失聯移工問題刻不容緩。政府需要積極採取措施,例如完善移民政策、加強勞工權益保障、促進社會融合等,才能有效解決失聯移工問題,建立一個更公平、更友善的社會環境。
外勞逃跑通報結論
外勞逃跑通報是雇主維護自身權益、避免罰則上身的關鍵步驟。本文詳細說明了外勞逃跑通報的流程、時限和相關法律規定,以及雇主在通報時應注意的事項。掌握這些資訊,並積極採取預防措施,才能有效應對外勞逃跑事件,降低雇主因違法而面臨的風險。
外勞逃跑通報看似繁瑣,但卻是雇主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措施。雇主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與外籍勞工建立良好的雇傭關係,才能有效預防外勞逃跑事件的發生。面對外勞逃跑事件,雇主必須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掌握相關法律規定,並採取應有的通報措施,才能保障自身權益,並避免因疏忽而觸犯法律。
希望本文能幫助您了解外勞逃跑通報的相關資訊,並協助您有效應對外勞逃跑事件。如果您還有其他相關問題,請隨時諮詢相關專業人士,以確保您能合法合規地管理外籍勞工。
外勞逃跑通報 常見問題快速FAQ
1. 雇主如何知道外籍勞工是否已經逃跑?
雇主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判斷外籍勞工是否已經逃跑:
- 外籍勞工連續曠職三天以上,且無法聯繫上。
- 外籍勞工沒有依照契約規定返工,也沒有告知雇主任何理由。
- 外籍勞工的宿舍或工作場所已經空無一人。
- 外籍勞工的家人或朋友向雇主表示外籍勞工已經逃跑。
如果雇主懷疑外籍勞工已經逃跑,應盡快採取行動,並開始進行通報程序。
2. 雇主應該通報哪些單位?
雇主必須在3日內以書面通知當地主管機關、入出國管理機關及警察機關。
- 當地主管機關:即勞動部各地區的職訓局。
- 入出國管理機關:即移民署專勤隊。
- 警察機關:即警察局外事科。
建議雇主同時使用多種管道進行通報,以確保通報訊息能順利傳達。例如,您可以透過書面、傳真、電子郵件、線上通報系統等方式進行通報。
3. 雇主沒有通報外籍勞工逃跑,會被罰款嗎?
是的,雇主如果沒有依照規定通報外籍勞工逃跑,將會面臨罰款。
- 未滿3日未通報者:將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 已達3日未通報者:將處新台幣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
因此,雇主應妥善保存外籍勞工的相關資料,並掌握逃逸通報的時程,避免因疏忽而觸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