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體溫飆高!意識不清時降溫秘訣必學

中暑體溫飆高時,快速散熱至關重要!當體溫超過38~39度,出現中暑症狀時,應儘快採取降溫措施,將體溫控制在39度以下。若患者意識不清、無法自行喝水,請勿強迫其飲水,應優先使用其他降溫方法,例如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冰,待意識恢復後再補充水分或電解質。掌握中暑體溫的變化,並採取適當的降溫措施,才能有效降低中暑風險,保障自身安全。

可以參考 入秋時間掌握!立秋節氣指南

意識不清時,降溫優先!

中暑時,體溫飆升是危險的警訊,若患者意識不清、無法自行吞嚥飲水,切勿強迫其喝水!這是因為,意識不清的患者可能無法控制吞嚥動作,強迫喝水反而容易造成嗆咳、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加重病情。

此時,應優先採取其他降溫措施,例如:

移至陰涼通風處: 迅速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
鬆解衣物: 鬆解患者衣物,讓身體散熱。
冷敷降溫: 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額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幫助散熱。
冰水浴或冰敷: 若患者意識清醒,可考慮用冰水浴或冰敷的方式降溫,但要注意水溫,避免過低造成身體不適。

待患者意識恢復後,再酌量給予水分或電解質,補充流失的水分和鹽分。

切記,中暑患者的體溫控制至關重要! 當體溫高於38~39度,出現熱衰竭或中暑時,快速散熱並將體溫控制於39度以下,是決定病患預後、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因此,在意識不清的情況下,應優先採取降溫措施,避免強迫患者喝水,待意識恢復後再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中暑分為哪兩種類型?

中暑可不是單一症狀,它其實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傳統型中暑(classic heat stroke)勞動型中暑(exertional heat stroke)。這兩種中暑的成因、症狀和高風險族群都有所不同,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我們更有效地預防和處理中暑。

傳統性中暑通常發生在缺乏對於環境氣溫濕度改變的適應力的人身上,例如老人、小孩、慢性疾病患者等。他們的身體調節體溫的能力較弱,更容易在高溫環境下出現中暑的症狀。傳統型中暑的成因主要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有關,例如長時間待在炎熱的室內或室外,沒有適當的防暑措施。

勞動型中暑則多發生在劇烈運動或勞動的人身上,例如運動員、戶外工作者等。他們在高溫環境下進行劇烈活動,身體產生的熱量無法有效散發,導致體溫急速上升,進而引發中暑。勞動型中暑的成因除了高溫環境外,還與身體的代謝率運動強度有關。

以下列舉出傳統型中暑和勞動型中暑的重點差異:

  • 傳統型中暑
    • 多發生在老年人、兒童、慢性疾病患者等。
    • 主要成因是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
    • 症狀通常較緩慢出現,例如頭暈、噁心、虛弱等。
  • 勞動型中暑
    • 多發生在運動員、戶外工作者等劇烈運動或勞動的人。
    • 主要成因是劇烈運動或勞動導致身體產熱過多。
    • 症狀通常較快速出現,例如體溫急劇上升、意識不清等。

無論是哪種中暑,及時降溫都是關鍵。下一段我們將詳細說明如何辨識中暑症狀,以及如何進行緊急降溫處理。

中暑體溫飆高!意識不清時降溫秘訣必學

中暑體溫.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中暑如何降溫? 有關中暑及熱衰竭的降溫處理 8 步驟,我們整理如下:

當你遇到中暑或熱衰竭的患者時,時間就是生命。正確的降溫處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體溫,減輕症狀,甚至挽救生命。以下我們整理出 8 個步驟的降溫處理流程,幫助你快速掌握應變技巧:

  1. 讓患者保持躺平的姿勢,抬起患者雙腳高於頭部的位置。 這個動作可以幫助下肢血液回流,促進心臟的血液循環,並減少腦部缺血的風險。
  2. 移除患者的衣物。 移除患者的衣物可以幫助散熱,讓患者的體溫更快下降。
  3. 用冷水或冰塊敷患者的頸部、腋窩和腹股溝等部位。 這些部位血管豐富,使用冷水或冰塊敷冰可以快速降低體溫。
  4. 以風扇或電風扇加速散熱。 風扇或電風扇可以加速空氣流通,帶走患者體表的熱量,幫助降溫。
  5. 讓患者喝大量的水或電解質飲料。 中暑或熱衰竭患者容易脫水,補充水分可以幫助恢復體液平衡,並降低體溫。
  6. 觀察患者的症狀,並根據情況調整降溫處理方式。 觀察患者的體溫、意識、呼吸和脈搏等指標,並根據情況調整降溫處理方式,例如增加冷敷時間或使用更強力的降溫措施。
  7. 必要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如果患者出現意識不清、呼吸困難、脈搏微弱等嚴重症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
  8. 持續觀察患者的狀況,並記錄患者的體溫變化。 在降溫處理過程中,持續觀察患者的狀況,並記錄患者的體溫變化,以便掌握患者的恢復情況。

除了以上 8 個步驟,你也可以使用一些輔助工具來幫助降溫,例如冷卻毛巾、冰袋、冷卻背心等。 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靜,並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採取適當的措施。

在炎熱的夏季,預防中暑及熱衰竭是至關重要的。 除了上述的降溫處理步驟之外,我們也建議你做好以下的預防措施,避免中暑及熱衰竭的發生:

中暑降溫處理步驟
步驟 處理方式
1 讓患者保持躺平的姿勢,抬起患者雙腳高於頭部的位置。
2 移除患者的衣物。
3 用冷水或冰塊敷患者的頸部、腋窩和腹股溝等部位。
4 以風扇或電風扇加速散熱。
5 讓患者喝大量的水或電解質飲料。
6 觀察患者的症狀,並根據情況調整降溫處理方式。
7 必要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8 持續觀察患者的狀況,並記錄患者的體溫變化。

熱中暑的急救措施

當遇到中暑患者時,應立即採取急救措施,降低體溫並防止病情惡化。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急救步驟:

  1. 移至陰涼處: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若患者意識清醒,可讓其平躺,抬高雙腳,幫助血液回流至心臟。
  2. 降溫:使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額頭、頸部、腋窩和腹股溝等部位,幫助快速降溫。也可使用冷水淋浴或浸泡患者,但需注意避免過度刺激,避免造成患者不適。
  3. 補充水分:若患者意識清醒,可給予患者飲用冷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水分和鹽分。但需注意,若患者意識不清,則不可強行灌食,以免造成窒息。
  4. 鬆解衣物:鬆解患者的衣物,讓身體更容易散熱。若患者有戴帽子或圍巾,也應立即取下。
  5. 保持呼吸道暢通:若患者呼吸困難,應立即清理其呼吸道,確保呼吸順暢。若患者出現昏迷,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6. 儘速送醫:即使患者在急救措施後症狀有所緩解,也應儘速送往醫院接受專業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中暑的急救措施需要快速且有效,因此了解這些步驟至關重要。在緊急情況下,應保持冷靜,並遵循上述步驟,以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

熱衰竭與中暑的區別

熱衰竭與中暑都是常見的熱傷害,但兩者有著明顯的差異。熱衰竭通常發生在身體大量流汗,但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時,導致體內水分和鹽分流失過多,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引發頭暈、噁心、虛弱等症狀。而中暑則是指身體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失調,導致體溫持續升高,甚至超過40℃,進而出現意識不清、昏迷等嚴重症狀。

簡單來說,熱衰竭是身體對高溫的早期警訊,通常可以透過休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來緩解。而中暑則代表身體已經處於危險狀態,需要立即採取緊急措施,避免病情惡化。

以下表格可以幫助您更清楚地了解熱衰竭與中暑的區別:

症狀 熱衰竭 中暑
體溫 正常或略微升高 高於40℃
皮膚 潮濕、蒼白 乾燥、潮紅
脈搏 快速、微弱 快速、有力
呼吸 快速、淺呼吸 快速、深呼吸
意識 清醒、但可能感到頭暈、虛弱 意識不清、昏迷
其他症狀 噁心、嘔吐、肌肉痙攣 抽搐、幻覺、昏迷

如果您在高溫環境下出現任何不適症狀,請立即採取措施,避免病情惡化。如果懷疑自己或他人發生熱傷害,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可以參考 中暑體溫

中暑體溫結論

中暑體溫的變化是判斷中暑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當體溫超過38~39度時,就可能出現熱衰竭或中暑的症狀,應儘快採取降溫措施,將體溫控制在39度以下,以降低中暑風險和死亡率。尤其在患者意識不清、無法自行喝水的情況下,更應優先採取其他降溫措施,例如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冰,待意識恢復後再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掌握中暑體溫的變化,並採取適當的降溫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中暑風險,保障自身安全。 除了掌握降溫技巧,預防中暑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炎熱的夏季,應注意防曬、補充水分、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活動等,以降低中暑的風險。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更好地了解中暑體溫的變化,以及如何應對中暑危機。 遇到中暑情況時,請保持冷靜,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

中暑體溫 常見問題快速FAQ

中暑時體溫要降到多少才算安全?

中暑患者體溫高於38~39度,需要盡快採取降溫措施,目標是要將體溫控制在39度以下。當體溫降到39度以下,並且患者的意識清醒、呼吸順暢、脈搏穩定,就可以繼續觀察。然而,即使體溫降下來,也需要持續觀察患者的狀況,並根據需要進行適當的治療,避免病情再次惡化。

中暑患者意識不清時,可以喝水嗎?

當中暑患者意識不清、無法自主吞嚥時,絕對不要強迫其喝水。因為意識不清的患者可能會失去吞嚥反射,強迫喝水容易造成嗆咳、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加重病情。此時應優先採取其他降溫措施,例如冷敷、冰水浴等,待患者意識恢復後再給予水分或電解質。

如何判斷中暑的嚴重程度?

中暑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患者的體溫、意識狀態和症狀表現。一般來說,體溫越高、意識越不清、症狀越嚴重,則中暑的程度越重。如果患者出現體溫超過40度、意識不清、呼吸困難、脈搏微弱等症狀,就屬於嚴重中暑,需要立即送醫治療。

個人頭像照片

By Malisa

我是 Malisa,我的專業領域是老年人照護及長期健康管理。希望通過這個網站,為所有需要長期照護的家庭提供最實用且專業的資訊和資源。無論你是照護者、親人,還是正在尋求更好生活品質的老年人,我都致力於為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指導。聯繫我 [email protecte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